惠栋相关论文
惠栋作《周易述》未竟而卒,江藩则继承惠栋《周易述》经解体例,疏释《鼎》至《未济》等十五卦与《序卦》《杂卦》二传,作《周易述补》......
通过整理分析《后汉书补注》中的训诂内容,本文将其训诂方法分为两大类,一是传统训诂学的基本方法,包括声训、形训、义训三类;二是......
《后汉书补注》是大经学家惠栋在史学方面的代表性著述。范晔《后汉书》在撰写的过程中本身已经存在缺漏讹误,而李贤等人的注解亦有......
产生于十八世纪的“汉学”是中国古代经学朴学化的集中体现。“汉学”在中国古代经学史,乃至古代思想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......
清代吴派因惠栋而得名,吴派学术摒弃宋明理学空疏浮华的缺点,好古嗜博,尊信家法.其《论语》诠释呈现出博古崇汉、重视训诂、专于辑......
戴震虽以考据名世,然其最为看重,同时对清学影响最为深远者却是他的新义理学。其缘起于惠栋“经之义存乎训”的思想启迪,进而发展......
提及清汉学,不可不专注于吴派惠栋,研究惠栋学问,亦必熟知其家学。栋与祖父惠周惕、父亲惠士奇号称东吴三惠,世称三人稳老红豆先生,红豆......
有清乾嘉时期,江苏元和学者惠栋长于儒家经典史的诠释,他延继了清初顾炎武的治学传统,并公开打出"汉学"的旗帜,倡导了汉学研究之风......
惠栋的考证方法包括注疏法、训诂法和校验法。注疏法改变了疏不破注的经学解释传统,强调以疏证注;训诂法发展了“识字审音”的“小学......
惠栋将“事不师古,即为杜撰”与“自我作古,不可以训”作为用证原则,强调了证据的同时性与真实性。惠栋并非主张“凡古必真,凡汉皆好”......
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大师.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的汉学治学宗旨,并融惠学为己学.在继承惠栋以训诂治经方法的基......
惠栋重构汉学的真实目的并非是为了简单的反宋复汉,而是为了揭示圣人的微言大义.正因为如此,惠栋运用了两种新的方法重构汉学,即&#......
《论语郑注》是一部清代辑佚学家和藏书家多有所涉及的古注辑佚类著述,但就其著者问题,多有抵牾,或认为宋代学者王应麟,或认为清代......
戴震集清代前期学术诸家之大成,不仅有淹博的经学素养,识断精审,不泥于古人成说、汉唐旧注,从经文原典求索圣人文意,而且,他治学能......
阎若璩的《尚书古文疏证》与惠栋的《古文尚书考》,在清初的《古文尚书》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。尤其是《古文尚书考》的成书,使得......
由于秦朝的焚书坑儒,《论语》到了汉代有三种版本:一是《鲁论》,二是《齐论》,三是《古论》。汉末时,大司农郑元根据《鲁论》的篇章,与《......
由于惠栋极力推崇汉易,故其《易汉学》中有关汉易卦气学的考述在文献资料的取舍上有明显的倾向性,且对汉人的有些说法也缺少应有的分......
论文分“崇尚汉易家法”、“融通汉易师法”、“批评图书易学”种“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”四部分,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......
惠栋通过易学建立的朴学范型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:他将传统的经学考据发展成自觉的证明学说,完成了朴学的知识性转向;他将汉易的象数......
惠栋在易学研究中采用了一些“逻辑化”的研究方法,虽不是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,但与传统方法栩比,逻辑性确实要强烈一些。这些方法主要......
惠栋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、校勘学家、经学家,吴派经学的创始人。惠栋学术思想承沿顾炎武,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,在文字、音韵、训诂、辩......
惠栋学术思想自清代以来争议甚大。惠栋作为乾嘉朴学的里程碑式人物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殊异评价,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:既有明......
清代苏州惠氏家族四世传<易>,远绍汉学.其在尊汉传统中所表现出的通达的学术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学风,足可斥倒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吴派......
<东吴三惠诗文集>指清代学者惠周惕、惠士奇、惠栋三人的诗文集.三惠之诗文集,传世者有惠周惕<砚谿先生诗集>7卷、<文集>1卷、<砚......
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人,诗作有颇多学者为之笺注,《渔洋山人精华录》是一个重点。惠栋《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》长于史实、地理、名物......
“通经致用”是传统儒学的基本价值观。惠栋是汉学吴派巨擘,系一代学风之际会,讲求“通经致用”。惠氏之“通经”,追求“明于古今,......
自清代惠栋首倡"家法",以方法与观念为二重约束,树立起汉学与宋学两家之藩篱。如果以江藩《国朝汉学师承记》记载的惠栋事迹为考察对......
江藩,字子屏,号郑堂,晚号节甫,江苏甘泉(今江苏扬州)人.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卒于道光十一年(1831年),自幼长于苏州,先后师......
青年时期的惠栋,围绕着王士禛开展了一系列的诗歌研究活动。惠栋认可王士禛性情、学问兼取的诗学理论,然与王士禛不同的是,其更为......
期刊
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。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,......
惠栋《春秋左传补注》是清代《左传》学著作中的杰出代表,惜至今仍无整理本。上海图书馆藏有该书手稿本四卷,是目前可见的最早文本......
《松崖读书记》—书,为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多年辑佚而成,其内容为辑录东吴三惠(周惕、士奇、栋)评校古籍之语录与札记。全书22卷14册......
现代徐宗元先生以治文史之学著称于世,著述众多,家藏颇丰。徐先生所藏泽存堂五种本《广韵》现藏于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,是书有王颂......
惠栋训纂王士禛《渔洋山人精华录》,引起了清代诗坛及学术界的广泛议论。其中钱大昕、江藩有关《训纂》的评价尤具代表性,钱、江二......
关于清代汉学吴派鼻祖惠栋的学术取向的论断,以梁启超"述而不作"的观点最为学界所接受。不过,清代汉学家远不止具有考据的层面,对......
钱穆着力强调惠栋对戴震的学术影响,但这种观点并不恰当。通过对晚明学风以及戴震35岁之前学术成就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,戴震与惠栋......
现阶段学界有关清代《诗经》学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,然对惠周惕与惠栋《诗经》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。本文从惠周惕与惠栋的《诗经......
惠栋是乾嘉汉学吴派宗主,经学熟洽,著述等身。《荀子微言》是他的一部重要荀学著作,也是汉学家专治《荀子》的肇始之作。惠栋节选......